618第一波结束炒股加杠杆是什么意思,拿掉了预售环节的天猫果然没让人失望。
5月20日,今年天猫618开卖首小时,就有28个品牌交易额破亿,216个单品成交额破千万;5月31日,天猫618第二波开卖,截至当晚9点,有185个品牌累计成交额破亿,11个品牌累计成交额破10亿。
明确“用户为先”的淘宝,在今年主动取消了沿用多年的预售环节,将更简单、更实惠、更省心的体验还给消费者。令人惊奇的是,人们之前担心的“取消预售会影响大促爆发力”并没有出现,相反,不少品牌商家甚至取得了比往年还要亮眼的爆发式增长。
近年来,国内电商竞争日益加剧,将低价卷到极致的白牌商品,似乎爆发出席卷一切的破坏力。但中国零售不仅仅只有白牌这一种答案。每一次对产业带和供应链的耕耘、每一次向消费者、中小商家的靠拢,每一次对国牌崛起的扶持,都于无声处酝酿着生命力。
在淘宝回归用户的同时,商家和消费者也在奔向淘宝。事实证明,变革才能生新,用户为先是一条正确的路——电商大促并非一场零和博弈:平台将更好的服务、体验和权益带给消费者,本身就是在给品牌和商家创造机会——平台也会从中获得自己的回报。
尊重和信任,本身就是战斗力。
没有预售制的天猫618,成绩依然亮眼
今年天猫618的热闹,既在意料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。
2012年,淘宝商城改名天猫。当年双11前,天猫率先推出预售模式——这种模式支持消费者支付少量定金提前锁定商品,同时又能帮助商家缓解库存和物流压力,因此很快受到各界追捧。预售制,逐渐成为电商行业“标配”。
在后来的十多年的时间里,低价逐渐成为中国消费者的一种日常,品质好货不再需要通过预售来提前锁定消费者。人们现在需要的是简单、省心的购物体验,预售制无形中已经走到了消费者体验的反面。
预售制可以将交易凝聚在固定的几个时间节点,带来好看的促销数字,也有利于商家估计销量、提前备货,电商平台往往对其难以割舍。淘宝天猫取消预售制,是一种基于 “用户为先”的选择,也是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体验。
但这难免会引发一些担忧:电商平台取消预售制,会不会影响大促节点的“爆发力”?
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,没有预售制的天猫618,照样热闹非凡。
从品牌来看,购物体验从简、向好,给平台上的品牌商家带来了更多的增长机会。数据显示,从5月20日开卖到5月31日,已经有超过3.7万个品牌的成交额同比翻倍。在成交额高基数的基础上,九牧、箭牌、韩束等品牌今年618更进一步,实现了100%以上的高速增长。
从品类来看,今年天猫618,成交规模突破10亿元的新兴品类数量很快突破50个,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今年的消费趋势。在迈入“10亿俱乐部”的同时,单反相机、公路自行车、防晒服、登山鞋等众多品类,均录得50%以上的增长。受益于消费环境改善、消费体验升级,内生性的消费需求得到充分释放,“新消费”正在推动更多品类爆发。
此外,为了方便消费者提前规划,今年天猫的88VIP消费券、美妆大额券也提前发放,额度和发放量同步加大。促销活动的参与方式也回归简捷,2折起的百亿补贴“全家桶”秒杀活动受到了消费者热烈欢迎。
今年天猫618的“消费热潮”在情理之中。
取消预售制,背后是思维的一种转变:对消费者而非平台本身更友好。电商平台向消费者体验全面看齐,真心、谦虚、诚恳地了解消费者诉求,并用消费者诉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,发现、发掘和满足人们真正的需求。可以说,“用户为先”,淘宝天猫路子选对了。
用户为先,淘宝找到增长飞轮
取消预售制,是淘宝天猫坚持“用户为先”战略的一个标志性事件,是淘宝提升用户服务的众多努力之一。今年5月,阿里巴巴2024财年年报发布后,蔡崇信和吴泳铭在《2024财年致股东信》中提到:“我们的‘用户为先’战略将保障在业务策略和产品设计中将用户体验作为第一优先级,提升用户体验将会提高用户留存和复购。”
可以说,天猫618前半程的耀眼战绩并非是偶然的,它是淘宝今年以来,在好货、好价、好服务、好体验等方面努力的一次“厚积薄发”。
优质的供给,是零售行业不变的母题。
今年天猫进一步加强了对品牌商家和产业带的扶持,加大资源投入力度,不断打造新品和新品牌。例如在消费频次最高的快消品类上,天猫投入全链路资源和更稳定的流量机制,重点打造20个亿级新品,用超过2000款超级新品,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的需求。
与此同时,淘宝天猫向源头产业带“求增量”。例如在生鲜领域,主打源头工厂直供的淘工厂奔向田间地头,在全国设立了超过23个产地运营中心,并上线破损、晚发包赔服务,进一步为消费者保驾护航。消费者享受低价好货的同时,当地产业带也得到发展。
低价,尤其是可持续的低价,是零售的核心。
年初以来,淘宝进一步加大了产品能力建设,商家和平台的商业关系进一步优化。对于不同类型的商家和工厂,淘宝为其提供更为灵活的经营模式,为商家减负,帮助其提升经营效益。供应链环节的效率提升,成为淘宝性价比商品可持续供给的底气。
低价受到追捧,但人们对品质商品和品质生活的需求始终没有变。
面对消费者更加审慎的消费状态,今年以来,淘宝天猫加大了补贴力度。例如升级后的百亿补贴“百亿秒杀节”,它坚持“真补贴、真省钱”,通过超500家大牌、超2000万件商品的“真实惠”,不用凑单、比价,全网低价再打7折,帮助消费者减轻后顾之忧。
在实惠好货的基础上,淘宝天猫今年推出了大量的权益和服务升级。例如:淘宝和天猫打通满减、购物更加省心;淘宝商家首次支持88VIP消费券,家具、珠宝、园艺等更多品类可以拥有更多实惠;百亿补贴推出低至2折的大牌“全家桶”;主打天天低价的聚划算,推出万件爆款买一送一……每一项“升级”,都在渐进式地改善普通人的消费体验。
无论是天猫618前半程的火爆销售,还是今年一季度财报提到的GMV双位数增长,其实都证明了一点:为用户服务,淘宝路子选对了。淘宝的每一次革新,都在做用户的朋友,做时间的朋友。明白了“我们是谁”、“我们服务谁”,那个熟悉的淘宝回来了。
在时代的狂奔中,每一个普通人都不应该被落下。
每天有4亿人使用淘宝,但是只有1000多万人坚持在电脑上购物——淘宝大可以把他们引流向手机端,成本低、见效快,还可以带来好看的数字。但如同取消预售制一样,每一次,淘宝都选择尊重并服务于消费者的选择。
今年5月10日,淘宝21周年之际,网页版淘宝迎来全面升级,这为家具等行业的商家带来了意料之外生意爆发。有商家反映,618以来,来自网页版的订单从以前的个位数,变成今年的30%。数据显示,自5月中旬启动改版以来,网页版淘宝直播的用户访问量翻了整整5倍。
在一个电商内卷的时代,坚持用户为先的淘宝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增长飞轮。
助力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品牌,电商大促有自己的使命
当前的电商市场,呈现出一些人们未曾设想到的趋势,也带来了一些困惑。
例如平台之间,大家越来越内卷。尤其是价格正在成为平台竞争的核心,似乎卷价格是未来平台唯一的出路了。凭借供给数量和价格优势,白牌商品在货架和内容电商市场上征战四方。难道这就是中国制造的未来吗?
伴随着电商网购和即时零售的发展,商品不再稀缺,618、双11的意义在哪里?
事实上:价格是一种结果,而不是一种手段。卷价格不是唯一出路。
白牌商品的竞争力,源于中国制造的长期积累。在外贸型经济的推动下,中国制造快速崛起,越来越多的工厂可以生产品质上乘的商品,但始终拿不到更高的报价——其中的一个原因,就在于我们缺乏品牌,很多商家只能用“低价”来说服消费者。
应当承认,白牌商品固然有其竞争力,但放眼未来,中国的商品供给,必须跨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这条商业裂谷——品牌和白牌有着俨然不同的逻辑,价格可以往下走,但是品质、创新和创意必须往上行。
何况,只有合理的利润空间,才会激发创新,创造更多宽容,带来无数的可能性。
人们往往容易忽略,消费者想要的低价,本质上是可持续的低价:商品品质更好、购物体验更好,本质上是通过产业带的合力、供应链的升级,我们真正把价格降下来,并提供更好的服务,实现工厂、商家、消费者的多方共赢。例如淘宝近年来推行的淘工厂建设,其实就是从“有效供给”出发,用长期主义的视野,去解决消费背后真正的问题。
618和双11是消费的狂欢,更是供应链和平台的一场自我检验。
从双11到618,十几年来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,极大打通了供给和需求中间的断层。人们足不出户,也可以买到大江南北的商品。低价成为一种日常,但是人们同时也在发现:商品的低价时刻和低价商品,始终是两种不同的叙事逻辑。电商大促有自己的使命。
电商大促提供的是一个机会:品牌商家和那些有志于打造品牌的商家,可以在大促节点用促销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,用销量换取声量。在非“低价时刻”,这些商家又可以进行更多的研发、上新和营销,让这个市场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变化。
“万能的淘宝”背后是上千万创业者的故事,一个开放的市场不应只有极致低价这一种解答。
由此来看炒股加杠杆是什么意思,白牌有白牌的使命,低价有低价的使命,大促也有大促的使命——打通商业生长的良性循环。在取消预售制背后,淘宝正在探索一条新道路:通过扩大供给、打通优惠,不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,让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能享受到时代的红利。